今天,中公教育和面試的小伙伴分享一些面試熱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點背景】
近期,S省商務廳率先在全國組織制定并發布了《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兩項地方標準,創新推出的“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餐飲模式,為推廣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熱點自編】
近日,S省商務廳率先在全國組織制定并發布了《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和《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兩項地方標準,創新推出的“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餐飲模式,為推廣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南。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中公解讀】
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就呼吁使用公筷,后來也被很多餐廳采用,但隨著疫情好轉又銷聲匿跡。此次疫情發生后,鐘南山再次強調使用公筷及家庭衛生消毒的重要性。
山東實行的各種“分餐”制度能夠帶來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預防、減少各種疾病交叉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每人每餐所需攝入營養,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和健康飲食。最后一方面是按需提供菜品和食物,也能夠在源頭上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盡管“分餐”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推廣分餐制卻存在一定困難。一方面,中國人習慣于親朋好友圍桌而食的氛圍;另一方面,“分餐”也間接地推高了餐飲門店經營者的成本,增加了運營壓力。合餐制下,一個服務員可以兼顧服務兩個包廂;分餐制下,一個包廂可能需要兩到三個服務員。
面對“分餐”在實施當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讓公眾養成分餐習慣并長期堅持下去是當下“分餐”制度落實的重中之重。當然,這項工作的落實需要廣大餐飲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夠共筑“舌尖上的安全”。
第一,推行分餐制不能急于求成。分餐習慣要循序漸進培養,要從合餐用公筷、公勺開始,最終過渡到分餐。要讓分餐制走進尋常百姓家,可以先從家庭內部及親朋好友聚會實行公筷公勺開始,以及在公務活動嚴格實施分餐,從而逐漸推廣。
第二,酒店餐館提供的公筷公勺應與個人餐具有所區分,如通過顏色、形狀或材質等區別。
第三,針對家庭用餐情況,可以先固定各自的餐具,讓每個家庭成員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在外形或顏色上容易辨別,則有利于實現分餐。
關注公眾號江蘇中公金融人(js-yhzpks)及時掌握農商行招考資訊!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