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的是( )。
A.程序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
B.掌握學習
C.負強化思想與懲罰教育
D.觀察學習
2.張老師認為,教育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行為的獎勵強化,以下哪位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可以支持張老師的觀點?( )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布盧姆
D.馬斯洛
3.學生因榜樣作用而習得社會規范、態度和感情的學習稱為( )。
A.聯結學習
B.符號學習
C.觀察學習
D.有意義學習
4.有一種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從不知到知的過程,而是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生長出新知識意義的過程,是( )。
A.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B.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C.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D.認知學派學習理論
5.老師對課堂上犯錯的學生常見的處理方式是,讓犯錯的學生站在教室外面去,以此作為警告,讓犯錯的學生得到教訓,下次不再犯錯,老師的這種行為屬于( )。
A.懲罰
B.正強化
C.負強化
D.獎勵
6.美國教育心理學奠基人桑代克,依據對動物及人類學習的研究,建立起一個他稱為( )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
A.認知主義
B.聯結主義
C.人本主義
D.建構主義
7.在數學課堂上,余老師注重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七嘴八舌”的議論,從中發現他們不懂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形成了一種“問題導向”教學模式。下列對余老師教學行為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余老師善用信息技術
B.余老師注重改革創新
C.余老師善于教學重構
D.余老師勤于教學反思
8.張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英語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英語。張老師的做法( )。
A.優化了教學目標
B.優化了教學條件
C.優化了教學過程
D.優化了教學資源
9.某同學每周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小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這種行為屬于( )。
A.自我強化
B.自信
C.自我體驗
D.自我調控
10.短時記憶儲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它的突出特點是容量有限。米勒明確指出其容量為( )。
A.5±2
B.7±2
C.9±2
D.8±2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短時記憶是服從當前任務需要,主體正在操作、使用的記憶,主體有清晰的意識。選手進行記憶時會服從對當前事物的記憶,與人聊天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記憶,所以此題選B。
2.【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情緒記憶指的是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這里對過往“憤怒”的記憶就是一種情緒記憶。
3.【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操作熟練階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特點:①動作品質: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精確性、靈活性;②動作結構:干擾消失,銜接連續、流暢,高度協調,多余動作消失;③動作控制:動覺控制增強,視覺注意范圍擴大;④動作效能:動作具有輕快感。
4.【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馬斯洛極端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者所提出的條件作用學習理論。他認為對學生來說,外在學習是缺少個人意義的,只是對個別刺激所做的零碎反應。“只是由外在影響加給學生的一些片段的習慣與行動而已。學生所學到的,頂多也不過像是在他口袋里裝幾把鑰匙或幾個銅錢而已。學生所學一切,對他個人的心智成長,毫無意義。”
5.【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陳述性知識的表征存儲方式包括:圖式、命題和命題網絡、表象、概念。程序性知識點的表征存儲方式包括: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題干中可看出,這是一種陳述性知識,故排除D選項;選項B相當于一個觀念,是我們評價是非對錯的最小的意義單元,題干明顯已經具備多個觀念,故排除B選項;表象是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與現實世界的情景類似的心理圖像,題干不僅僅是圖像,故排除選項C;而圖式是指關于一類事物的有組織的大的知識單元或信息模塊,一般是關于一個知識點的完整表述。根據題意,特性特征、生活習慣等構成了相對完整的信息模塊,故本題選A。
6.【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學中知識分類中的內容。在知識分類中,奧蘇貝爾根據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將知識分為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組合學習。下位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符合題干的表述,故而選擇A。
7.【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知識應用的一般過程:(1)審題,所謂審題,就是了解題意,搞清問題中所給予的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即分析問題的基本結構,在頭腦中建立起該問題的最初表征。(2)聯想,聯想即以所形成的問題表征為提取線索,去激活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結構或者圖式。(3)解析,知識掌握過程中的解析即統一分析問題中各部分的內在聯系,分析問題的結構,將問題結構的各部分與原有知識結構的有關部分進行匹配。解析的結果往往表現為提出解決目前問題的各種設想、制訂具體的計劃與步驟。(4)類化,類化也叫歸類,即概括出眼前的問題與原有知識的共同的本質特征,并將這一具體的問題歸入原有的同類的知識結構中去,以便理解當前問題的性質。
8.【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種通過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和記憶的深層加工策略。包括記憶術(位置記憶法、縮略詞法、諧音聯想法、視覺想象、語義聯想、關鍵詞法);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聯系實際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識等。題干中老師的方式屬于記憶術,屬于精加工策略。
9.【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題干所述為典型的課堂突發事件,教師應該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化解。面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疑問,雖然與教師的課堂預設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與課堂講授內容相關性高,教師應該適時調整教學,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結果,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僅為該生答疑解惑,也同時營造了班級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其他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如果批評小杰不經許可就發言,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A項做法不恰當;“裝作沒聽見”這種做法無視學生的疑問,不僅該生的疑惑得不到解決,也可能因此導致其他學生更加存疑,甚至影響課堂紀律,B項說法不恰當。“告訴學生不要鉆牛角尖”這也是變相批評學生,并且這種做法也會打擊其他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發展,C項做法不恰當。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10.【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具有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的教師能夠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內容及其關系,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把自己的經驗、探索和思考融合進課程。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是指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和分析過程的意識與能力。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與能力是指對教育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具體包括發現問題、方案設計、搜集資料、資料分析、論著寫作等方面的能力。自主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是指教師自己驅動的發展和自己實現的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曾老師能夠把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聯系和演示,是把生活經驗作為有效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歡迎關注(江蘇中公教師資格)及時掌握2020江蘇教師資格考試信息!
詳細說明您的問題,以便獲得更精準的答案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